![]() |
Language: zh-cn Genres: Arts, Automotive, Books, Leisure Contact email: Get it Feed URL: Get it iTunes ID: Get it |
Listen Now...
我需要难过10分钟,没有理由。
Tuesday, 17 September, 2019
我需要难过10分钟,没有理由。原创: 社交实验站 概率论 昨天你打开了 概率论 的第 315 篇文章周六下午睡了一个午觉,醒来已是黄昏。睁开眼的时候,屋里黑漆漆一片,我伸手摸起手机,习惯性地打开微信,里面没有一个消息。起身坐起来,环顾四周,除了我,屋里再无一人。一瞬间,心里竟有些莫名的失落。没有理由地,想难过10分钟。 配 乐歌手:徐秉龙 歌曲:孤身我总是这样一个人来自概率论00:0003:31文案:艾艾本文图片来源:网络这种感觉已经很久没有过了。印象里,上一次很难过的时候,好像还是3年前,也是在一个傍晚。那天是我走出校门的第142天,也是我连续换工作遇挫的第28天。本以为离开校园,就可以获得自由,可以不受任何约束,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,过自己想要的生活。但现实经历告诉我,自己的想法有多天真。在经历过一段新鲜兴奋期之后,才发现,毕业只不过是人生的的分割点。另一个更艰难的赛道才刚刚开始。工作没着落,身上没积蓄,一边是催交房租的房东,另一边是对自己满怀希望的父母。22岁的我,人生第一次感受到巨大的压力和迷惘。一个人坐在5平米的出租屋里,看着空荡荡的房间,寂静地仿佛置身于一个深渊。那晚临睡前,我拨通了家里的电话,本想着和平时一样,笑着唠些家常。却没想到,听到那个熟悉的声音的瞬间,我“哇”地哭出声来,留下电话那头一阵的慌张。那是我自长大之后第一次在父母面前哭。也是第一次知道,后面的路需要我一个人走。奇怪的是,从那之后一直到现在,我几乎没有再在旁人面前哭过。是因为生活得很顺心,没遇到伤心的事吗?好像也不是吧。经历过找工作连续被拒的迷茫,也有过工资交不起房租的窘迫;面对过进退两难的无奈,也羡慕过别人光鲜的生活;失恋过,也伤心过。只不过,后来的自己习惯了什么事都埋在心里,所有的坏心情也都藏起来,独自消化。那些令人难过的事,不愿与别人诉说,似乎也不允许自己去为其难过。心情不好的时候,好像更喜欢窝在家里一个人刷剧,一个人跑步听歌,一个人下厨为自己做顿饭,让自己忙起来。以为这样,就可以忘记所有悲伤。但事实上,很多时候,我都会莫名地有些难过。说不上任何理由。 很多人评价现在的年轻人——不敢穷,不敢病,甚至连大哭一场都不敢。看一看周边的人,大家好像确实都是如此:工作上遇到难搞的客户,心里骂着mmp,脸上还要笑嘻嘻地迎合;偶尔和老板的意见不统一,明明抗拒,却还要无奈接受;受到委屈和误解,也不再像小时候那样急着辩护。每个人都带着成人自有的面具,忙着工作,忙着生活,忙得似乎已经忘了如何悲伤。关于年轻人的这个话题,好像从来没有间断过。知乎上有个问题:在这个年代年轻人到底该怎么悲伤?@宋西宁 在下面回答说:年轻时悲伤是放纵,喝酒,大声哭,跑步,撕纸,倾诉。现在28岁,悲伤是克制。默默流泪后回家笑得灿烂。年轻人的悲伤大多都是无声的。以前总觉得,大人们都是无坚不摧的,没有什么无所不能,也没有什么事值得伤心难过。直到后来看《请回答1988》时,才明白:“大人的世界并不是无情冷漠,只是因为成年人的世界里,还有更多的责任需要去承担,他们只是在忍,纯粹的忍。但不代表他们不悲伤,不难过。”成年人的世界,不是没有悲伤,而是不敢悲伤。从什么时候开始,我们也变成了这样。对难过的事情,难过的心情,会特意选择“避而不谈”、“置之不理”。以为这样就可以更快地将自己从伤心地情绪中抽离出来。但情绪这种东西,往往越是克制隐忍,越是刻骨难忘。有一段时间,我试图将自己从这种状态中释放出来。于是,开始每天给自己预留10分钟的时间。这10分钟我可以发呆,可以伤心,可以想难过的事。本以为在这短短的10分钟里,我的情绪会被无限放大,甚至也预想过自己会失声痛哭。但实际上,当我真正去直面这种悲伤情绪的时候,却发现自己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过。反而变得更加平静镇定。小时候遇到不开心的事,我们总被大人们教育,不许哭,要学会克制眼泪。以至于在整个成长过程里,都习惯了隐忍。喜欢假装不在乎,假装自己很开心。我们也总以为不直面就可以不会悲伤。然而绝大多数,越是克制越是心情难受,越是逃避越是糟糕。这,大概也是生活的真相吧。但就像日剧《逃避可耻但有用》里说得那样:“总有一天,我们会从所有束缚我们的事物之中,从肉眼看不到的微痛之中,得以解放。有时会落下眼泪,但可以用笑容翻页。”现在的你,伤心也好,不开心也罢。允许自己难过一下。仅仅10分钟而已,没有关系。 你不笑的时候也很好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