Language: zh-cn Genres: History, Society & Culture Contact email: Get it Feed URL: Get it iTunes ID: Get it |
Listen Now...
小布聊节气|小暑:出梅、入伏,六月六
Episode 1
Friday, 5 July, 2019
年中已至,下半年正式开始了!我们也要迎来24节气中的第11个节气小暑了。小暑节气到来对农业农事活动会有哪些影响?入伏应该注意些什么?“六月六”又有哪些传说故事?下面就跟着主播小雪小克的声音一起揭开答案吧!小暑:季夏时节正式到来小暑:太阳到达黄经105度,是夏天的第五个节气,表示季夏时节的正式开始。暑,表示炎热的意思,小暑为小热,还不十分热。意指天气开始炎热,但还没到最热。当前,全国的农作物都进入了茁壮成长阶段。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中提到: “六月节……暑,热也,就热之中分为大小,月初为小,月中为大,今则热气犹小也。”小暑三候:温风至、蟋蟀居宇、鹰始鸷。小暑标志:出梅、入伏小暑后紧接着就是一年中最热的季节大暑,民间有“小暑大暑,上蒸下煮”之说。小暑的标志是出梅、入伏。意指这时江淮流域梅雨即将结束,盛夏开始,气温升高,并进入伏旱期;而华北、东北地区进入多雨季节,热带气旋活动频繁,登陆我国的热带气旋开始增多。小暑后南方应注意抗旱,北方须注意防涝。今年,我国大部分地区将于7月12日正式入伏,一年中最热的时节即将到来。小暑到,田间管理很重要小暑其实是一个和农业、农事有很大关联的节气。小暑前后,除东北与西北地区收割冬、春小麦等作物外,农业生产上主要是忙着田间管理了。“小暑天气热,棉花整枝不停歇。”这个时候,我国大部分棉区的棉花开始开花结铃,生长最为旺盛。农历六月六,传说故事多因为小暑节气在每年农历的六月六前后,受气候、民间风俗等多种原因影响,六月六这一天自古以来有很多有意思的传说故事,反映了古时人们对观察、研究天象气候的心理认知,下面小布就给大家集中介绍一下。晒伏:相传六月六是龙宫晒龙袍的日子。因为这一天,为一年中气温最高,日照时间最长,阳光辐射最强的日子,所以家家户户多会不约而同的选择这一天“晒伏”,就是把存放在箱柜里的衣服晾到外面接受阳光的暴晒,以去潮,去湿,防霉防蛀。“百索子”撂上屋:此外,民间还说“六月六”百索子撂上屋。相传天上的牛郎星和织女星被银河分割在两岸,一年中只有“七月初七”这一天可以相会。但在他们中间却横阻着一条银河,又没有渡船,怎么办呢?所以六月六这一天,天下的儿童多要将端午节戴在手上、脚上的“百索子”撂上屋让喜鹊衔去,在银河上架起一座像彩虹一样美丽的桥,以便牛郎和织女相会。“小白龙”探母:古人还相传相传六月六是“小白龙”回家的日子。因为“小白龙”犯了天条,被龙王父亲囚禁在很远的一个小岛上,失去了行动自由。唯有六月六这一天,龙王恩准其回家探母。“小白龙”由于探母心切,所以一路上昼夜兼程,带来了惊雷闪电,狂风暴雨。“伏日”祭祀:到了小暑,离伏日也就不远了。古人说:伏是“隐伏避盛暑”的意思,伏日祭祀,远在先秦时期就有记录。古书上说,伏日所祭,“其帝炎帝,其神祝融”。炎帝传说是太阳神,祝融则是炎帝玄孙火神。传说炎帝叫太阳发出足够的光和热,使五谷孕育生长,从此人类不愁衣食。人们感谢他的功德,便在最热的时候纪念他。因此就有了“伏日祭祀”的传说。小暑节气,民间风俗多天贶节:六月初六日为“天贶节”。据史书记载,此节始于宋代哲宗元符四年。“贶”即“赐”,即天赐之节。这是宋代皇帝在伏天向臣属赐“冰麨”和“炒面”之因,故称天贶节。“头伏”吃饺子:小暑到,即将入伏,民间有“头伏萝卜二伏菜,三伏还能种荞麦;头伏饺子,二伏面,三伏烙饼摊鸡蛋”的说法。头伏吃饺子是传统习俗,伏日人们食欲不振,往往比常日消瘦,俗谓之苦夏,而饺子在传统习俗里正是开胃解馋的食物。治苦夏:山东有的地方吃生黄瓜和煮鸡蛋来治苦夏,入伏的早晨吃鸡蛋,不吃别的食物。徐州人入伏吃羊肉,称为吃伏羊这种习俗可上溯到尧舜时期,在民间有彭城伏羊一碗汤,不用神医开药方之说法。伏日吃面:此外,我国部分地区还有伏日吃面的习俗,这一习俗源于三国时期。魏氏春秋:伏日食汤饼,取巾拭汗,面色皎然。这里的汤饼就是热汤面。荆楚岁时记:六月伏日食汤饼。“冬不坐石,夏不坐木”,小暑养生窍门多小暑这个重要节气,养生当然也不能忘。小暑是人体阳气最旺盛的时候,俗话说“春夏养阳”。所以人们在工作劳动之时,要注意劳逸结合,保护人体的阳气。 “热在三伏”,小暑后,伏天就要开始了。“伏”即伏藏的意思,所以人们应当少外出以避暑气。民间度过伏天的办法,就是吃清凉消暑的食品。上文提到的“头伏饺子二伏面,三伏烙饼摊鸡蛋”便是为了使身体多出汗,排出体内的各种毒素。天气热的时候要喝粥,用荷叶、土茯苓、扁豆、薏米、猪苓、泽泻、木棉花等材料煲成的消暑汤或粥,或甜或咸,非常适合小暑节气食用,多吃水果也有益的防暑,但是不要食用过量,以免增加肠胃负担,严重的会造成腹泻。民间还有:“冬不坐石,夏不坐木。”的说法。暑过后,气温高、湿度大。久置露天里的木料,如椅凳等,经过露打雨淋,含水分较多,表面看上去是干的,可是经太阳一晒,温度升高,便会向外散发潮气,在上面坐久了,能诱发痔疮、风湿和关节炎等疾病。所以,尤其是中老年人,一定要注意不能长时间坐在露天放置的木料上。最后,小布要提醒大家,时当小暑之季,气候炎热,人易感心烦不安,疲倦乏力,在自我养护和锻炼时,应按五脏主时,夏季为心所主而顾护心阳,平心静气,确保心脏机能的旺盛,以符合“春夏养阳”之原则。寻找西安的声音:秦岭深处的山歌 声声惹人醉夏天来了,进山避暑是很多市民周末的选择。本期西安发布“寻找西安的声音活动”就收到了网友潇潇的投稿。她向我们提供了一段秦岭深处山歌的声音,据潇潇讲,这段山歌是山中75岁的阮红莲奶奶所唱,让城市的人们听到了淳朴自然的西安之音,惹人沉醉。欢迎大家继续留意身边的声音,把你认为能代表西安的声音元素随手录下来发给我们。分享此内容至微信,然后扫下图二维码参与游戏及查看活动详情今天的节目就到这里啦!天气越来越热,希望你也有满满的热情迎接暑天里的每一天。文/音频:屈雪娇 陈克音频剪辑:王珊技术统筹:邹建彬出品:西安发布“听见西安的声音”工作室部分节气资料源自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、网络